〔國際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〕住在華府的遊民艾瑞克.雪普托克有4548個「臉書」(Facebook)朋友、839個「推特」(Twitter)跟隨者、2個部落格、一個有1600封未讀信件的電子郵件信箱。他沒有的,是個住的地方。他常說:「我是個為遊民爭取權益的遊民。」那句話讓他們連結在一起,也讓曾經沉迷毒品、15年無固定住處的雪普托克,對遊民議題有了影響力。

他的臉書朋友與推特跟隨者裡面,有政策制定者、遊民權益倡議者,還有幾百個大專生,當個遊民已經是雪普托克的全職工作,這是個讓他生存有目的、有歸屬感的工作,也是讓他遊民生活永垂不朽,從某種角度來說,還榮耀了這種生活的工作。

對41歲的雪普托克來說,擁有5000個臉書朋友,比銀行帳戶有5000美元來得重要,每天每天,他也是為此而活。每天清晨6點,雪普托克住的遊民中心燈光啪的打開,沖了個澡,雪普托克接著走6公里多的路程,到附近的非營利組織Thrive DC領免費早餐,順便免費上個網。

Thrive DC的志工表示,9點半開始供應早餐,雪普托克每天都準時到,「處理遊民問題的人,每個人都認識艾瑞克」。要是跟市府官員問到雪普托克,他們一定會說他寄的電郵多到數不清,一名官員就把雪普托克的郵件列為垃圾信,因為「他總是抱怨這、抱怨那」;不過也有人把雪普托克看作是了解沉默遊民族群的重要入口,「他很會呈現資訊,我們有回應問題的機制,不過我們常不知道有哪些問題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