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報道)上星期某天的《華爾街日報》生活版,刊登了一幀漫畫,一家四口坐在沙發上,爸爸看著黑莓的電郵,媽媽看iPad的,兒子玩iPhone遊戲,女兒按iPhone短訊,甚至在沙發旁的狗兒也蹲在地毯上玩iPad的遊戲。



  這正是今天很多「電子家庭」的寫照。自智能電話和iPad面世後,不少家庭的晚飯後情況正是如此。我們在酒樓吃飯,也可看到不少客人同坐一桌,不是互相交談,而是每人的眼球都聚焦於智能電話,特別是iPhone,這電話本身未必很吸引,但在網上可以下載的應用軟件(統稱Apps)多得不可勝數,卻是非常吸引。這天中午在茶樓,辛翠時用iPhone看彭博、漫遊路透,鄰座一位年輕醫生用iPhone看膝頭透視照片,怪而問之,醫生說:「有了iPhone,醫科參考書大可束諸高閣,做研究時才拿出來看。關於醫科的Apps包羅萬有,一些賣得很貴,超過一百美元,一些是免費的,內容圖文並茂,有說明、有解構,即使不理會其用藥推薦,單是引用之向病人解釋某種病的起因和治療方向,便有用得很,讀醫科從來沒有這麼容易過。」



  美國的調查顯示,看iPad的黃金時間是晚上八至十時,很影響電視台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。晚上八至十時正值晚飯後、睡覺前,美國人以前到書房用電腦上網,便會犧牲在客廳看電視,現在可好了,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拿著iPad,用五秒上網,再抬頭看電視十秒,兩者兼顧,但電視台播出廣告時,觀眾肯定心不在焉。



  喬布斯的蘋果先後推出了iPod、iPhone、iPad,完全改變了世界,衝擊音樂界、電視台和文字媒體,與這三i搞對抗,沒有好下場,必須想辦法與三i共榮共存。



  (細說新事 辛翠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