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報道)1. 口服藥便捷但短效:抗組織胺藥物可以減低人體內「組織胺」的活躍性,從而減輕身體的敏感反應,但由於時效只有數小時至一日,故只宜每月間歇發作兩、三日的病人,用以短暫緩和病情,難以徹底改善問題。



  2. 噴式類固醇劑量微:類固醇可有效減低身體過敏反應,但起效較慢,多需要數天才生效。一般連續使用三至四個月,即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可停用。對於部分家長擔心會影響子女發育,其實噴鼻式類固醇的劑量,只有口服或注射的數十分之一,加上大部分均停留在鼻腔,只會有極微量進入血液,對兒童發育應無重大影響。相對地,如用藥後病童病情、生活和睡眠質素得以改善,便能更有利於發育及成長。



  3. 脫敏療程長效改善:此為現時唯一有可能根治鼻敏感的方法,透過找出致敏原後,再持續為患者注射微量致敏原,令其身體逐漸適應。一般經過一至兩年治療,七至八成患者可獲極大改善,但由於治療時間長,故只宜病情已嚴重影響生活,急欲徹底根治的患者。



  4. 哮喘藥物有助益:傳統上用於控制哮喘病情的藥物「善古寧」,由於能抑制令氣管收窄和腫脹的物質「白三烯」,因此有助改善鼻敏感患者的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痕癢及打噴嚏等症狀。



  5. 手術難杜絕復發:對於有嚴重鼻黏膜脹大、鼻瘜肉等問題的鼻敏感患者,可透過手術去除增生部分,以減少鼻塞,但卻難阻其將來復發,再次有鼻塞情況。



  ■很多傷風感冒藥均含有抗組織胺成分。



  ■兒童發育期需要充足的休息和活動,長期鼻敏感有礙其正常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