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經過多年隔閡,在語言文字方面出現許多差異。國家文化總會今天提出「中華語言智識庫」計畫,將建立兩岸語文資料庫,讓民眾隨時可以上網查詢。文化總會表示,這項計畫明年底就可達成初步成果,「兩岸常用詞彙辭典」將搶先上線,而內容更為完整的「中華大辭典」,則預計於2015年可以完成。(張德厚報導)

「土豆」在大陸指的是馬鈴薯,「窩心」不是貼心反而是受委屈感到苦悶。為解決兩岸語言文字差異問題,國家文化總會提出「中華語言智識庫」計劃,將彙集兩岸詞彙納入雲端數據庫,可以隨時更新,無限擴張,讓民眾隨可上網查詢。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指出,這項計畫並將參酌維基百科的經驗,建立「全民編寫、專家審查」的機制,讓民眾的意見也有機會可以納入。劉兆玄:『我們會有一個平台,將來會劃一塊出來,讓大家表示意見,做為諮詢、互相討論意見的區塊,這個部分就是讓使用者有興趣的話,慢慢可以變成參與者,民眾可以建議一些詞彙,經過專家審查後,就可以納入。』

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也指出,「中華語言智識庫」計畫,初期將先編纂「兩岸常用詞彙辭典」,預計在2011年底可以完成上線,將收錄5000多個字頭,3000多條詞目,而「中華大辭典」則預計於2015年可以完成。為了配合「中華語言智識庫」計畫,明年初華視也將推出「兩岸每日一詞」節目,介紹兩岸用語的差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