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報【記者廖慧娟/整理】
歐美名校提供公開課程,刺激兩岸教育界省思,帶動學術發展及教育方式的革新。OER漢化也帶起一波新翻譯潮流。有人認為這波流行會讓大陸再次進入新的「譯經」時代:從漢唐翻譯佛經,到清末民初翻譯西方經典,再到現在這個無所不譯的時代。
網課靠幕後譯手普及
朱學恆早在2002年首次接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(OOPS)時,即為之驚豔,因此拿出翻譯《魔戒》的部分版稅做為翻譯課程預算,透過網路平台號召全球華人義工,進行MIT的OOPS漢化工作。6年來已翻譯1300門課,120支視訊影像,志願者超過2700人。
大陸今年4月開始嘗試網課中文化。VeryCD編輯夏宏毅找上長期以翻譯美國影集為主的人人影視(YYeTs)字幕組,討論合作的可能性。字幕組負責人梁良雖然認為這是件好事,但翻譯課程的難度要比美國影集翻譯大得多,非常耗時耗力,予以拒絕。
但夏宏毅鍥而不捨,花了2個月時間說服梁良,終於讓梁良點頭,字幕組扛起OOPS「英翻中」的任務,由VeryCD開闢新的教育頻道VeryCD U,提供課程資源及公布平台。
漢化工程艱鉅
雖然兩岸各自進行OER漢化的工程,但做法仍有些不同。大陸的VeryCD先篩選課程,再由人人影視的字幕組負責翻譯;朱學恆的OOPS翻譯計畫,其一,翻譯是由志願者完成,其次,課程與志願者學歷都不事先篩選。
至於在課程方式的選擇,朱學恆讓志願者主動提出「認養」,但要求一個課程要在2個月之內翻譯完成,如果無法完成,就會重新開放給其他志願者翻譯,他表示:「我們有一個機制,每一門課程出來可以點擊我希望翻譯,也可以發帖提出希望趕快更新的課程,我們會告訴志願者這個東西很多人關注,很多人想看,但沒有強迫性。」
朱學恆表示:「早些年開放式課程出來,提供的大部分都是文字,包括考卷、簡報PPT等文件,只要翻譯完成,再用word檔修訂一下,即可放上網頁,顯示的圖片也很簡單。
但近3年開始有大量視訊影像出現,因此,現在要做時間軸,取得字幕,沒有腳本就要聽打再翻譯、編輯校對,工程師再後做壓製,才能放上網路公開。」
陸網友下載量驚人
5月28日上線的VeryCD U,「試金石」是耶魯大學教授Shelly Kagan的《哲學:死亡》,大陸網友捧場程度出乎意料,下載量遠超過熱門電影,把所有人嚇了一跳;VeryCD U從中找到信心,擴大整個OER漢化規模,人人影視也開始大量招募精兵悍將,專攻公開課程翻譯。
其後,OER在大陸風行,吸引TLF字幕組、OOPS(提供部分翻譯,並與國外院校溝通)、大陸超星大學堂(負責提供國內院校課程)等加入翻譯與發表平台連結的行列。
從瀏覽量看,VeryCD U的各個熱門課程瀏覽量,都已突破百萬人次,尤其是人文類課程;據夏宏毅表示,「很大一部分使用者是在讀大學、研究生。」網路論壇也是佳評如潮。
基本上,OER就是個砸大錢做教育的計畫。過去8年間,歐美各校的OER運動主要資助者是William Hewlett基金會已投入超過1.1億美元(約33億2020萬元新合幣),其中,1400多萬美元贊助MIT(另一個贊助者是Andrew W. Mellon基金會)。
砸大筆資金推OER
截至目前為止,MIT已開放1975門課程,其中33門課有網路視訊版,百餘門課程配有動畫等多媒體教材,其它的課程僅提供簡單的文字版,如教學大綱、課堂筆記、閱讀材料、問題設置、課餘作業等。耶魯大學網路視訊課程製作的主要資金來源也是William Hewlett基金會,每門課要花3萬到4萬美元錄製,這筆費用包括攝影師、字幕製作。
明年秋季,耶魯將再把36門課數位化,並製作更多課程。Ithaka S+R的斯科菲爾德估計,過去10年校投資在公開課程上的資金已超過1.5億美元(約合45億2780萬元新台幣),還有更多的基金會陸續投注資金發展OER。
比爾蓋茲夫婦創建的基金會曾捐贈800萬美元贊助OER計畫。當年從哈佛輟學的比爾蓋茲曾說,「未來最好的大學就是網路!」當他看了MIT的「固態化學導論」課後,留言說:「我從這些講座和課程資料中學到了很多,謝謝你們把它放到網上。」讓麻省理工頗為得意。
公開課程衝擊各國教育
相對於歐美名校獲得的充足經費資助,兩岸漢化OER資源少得可憐,全靠朱學恆、VeryCD、人人影視字幕組,以及全球無數的華人志願工作者的熱情贊助,才能造福使用者。
不論可利用的資源多寡,歐美名校提供的網路公開課,絕對有利於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及學術研究,但相對的也會對各國教育體系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一定衝擊,但衝擊會有多大,有待觀察。不論兩岸的OER漢化工程進展如何,但畢竟是個開始。(取材自《新民周刊》)
- Dec 13 Mon 2010 03:40
新民周刊-網路公開課中文化引領新譯經時代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