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記者陳美君/台北報導】

財政部首度宣布買回公債,著眼台幣升值匯差的熱錢毫不捧場,結果一如預期「市況超冷」,4期券中,就有2期短券完全未達底標、以流標收場,流標率高達50%;不只如此,財部公告要買回400億元,但實際買回金額卻只有20億元,買回達成率僅5%。

首度舉辦買回公債,結果差強人意,其實早在券商預料中;根據央行昨日發布的標售結果,財部擬買回的4期公債分別為:95-1、95-5、96-1、96-5,到期日皆為民國100和101年的1月與7月,這些將在2年內到期的公債,恰好都是遭到炒匯熱錢鎖定,早已搜刮一空的籌碼。  原先市場預期,這4期短券可能全數流標,得標金額高掛「零鴨蛋」,結果市場竟然賣回20億元給財政部,賣回利率分別為0.73%和0.83%,這結果,才令市場大為吃驚。

讓市場感到懷疑的是:當初外資在買進這些券時,一度喊出不到0.3%的利率水準,如今,金融機構卻願意用0.7%以上的價格賣回給財政部,(註:債券利率上漲,代表債券價格下跌),這種賠本生意,究竟誰會願意做?

一家券商主管就說,用此利率水準賣回並不划算,還不如用更低的利率賣給外銀,合理推測,這是國庫第一次舉辦買回公債,若全數掛零有失面子,「應該是老行庫寧可犧牲利率,也要捧國庫人場的結果吧!」

記者王信人/台北報導

國庫昨天首次買回公債,即使只有20億元,但比掛零的成績好一點,財政部國庫署自行評估已「成功」,省下利息30萬元。

這次國庫規劃要買回400億元公債,財政部昨日委託中央銀行標購,投標總金額共111.53億元,最後成交20億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